金秋稻飘香,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稻虾共作种养基地的罗氏沼虾又迎来了新一轮丰收;正朝着年产值2亿元奋进的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同时推进着二期扩产项目;梅龙高铁项目、五华县高铁经济产业园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配套的220千伏华城(威光)输变电工程不日将投入使用……
镇域强则县域强,镇域兴则县域兴。今年以来,华城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委八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和五华县委工作安排,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努力在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作出示范、当好窗口、走在前列。2023年1-10月华城镇完成税收9458万元,其中地方库收入3903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5%。
做强产业支撑 积蓄发展动能
电子车间里,伴随着机械轰鸣和灯闪光亮,新生产的摄影闪光灯、补光灯有序通过质控点;展厅内,专利证书、摄影器材摆满了展示架;仓库门口,一辆辆大型集装箱车等候装货,运往深圳港口……位于华城镇城东工业区的“四上”企业——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摄影器材企业,由深圳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2017年11月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期间投产,是乡贤回归投资兴业工程。项目占地约18亩,今年1至9月产值已达1.8亿元,六年来在岗工人由50多人增加到700多人,累计缴纳税款超过一千万元。厂长温涌君介绍:“老板就是华城当地人,他非常热爱家乡、看好家乡的发展,把项目放在华城,集聚了人气、带动了就业。”随着产品型号的多样化、产量的不断扩大,他还投资了配套神牛公司的国兰塑胶五金制品公司,现在也是华城镇的“四上”企业之一。
强化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金秋稻飘香,黄埔村一片秀丽的田园美景。
黄埔村用实践证明,村党组织越坚强有力,乡村的发展越好、环境越美、民心越顺。黄埔村党总支书记李宪永告诉记者,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黄埔村抢抓“百千万工程”的机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乡贤资源优势,由党员带头发动群众,集约村内撂荒土地,发展种养产业,还成立了黄埔村稻虾共作示范基地临时党支部,由黄埔村产业村长、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素偌担任支部书记,凝聚党建合力,解决项目运行中的难点问题。还有位于两市三县交界的洋田村。2022年11月,洋田村窝口大桥重建通车。这条连接河源市龙川县铁场镇、横跨洋田村三个村民小组的重要道路,曾经因年久失修,出现了栏杆破损断裂等情况。“我们把桥梁项目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热心村民和乡贤得知消息后也大力支持,村民们积极捐资、无偿出让土地,助力大桥重建项目顺利实施。”洋田村党总支书记李群花表示,2021年以来,该村筹资260多万元,共完成基础设施工程38项,解决了村内农业生产、安全出行、医疗教育等方面难题,极大地增强了全村的凝聚力。
强基础优环境 发力城乡融合
220千伏华城(威光)输变电工程即将投入使用。
搭乘梅龙高铁建设的东风,华城镇站在了连城带村的前沿,攻坚美丽圩镇建设,建强衔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加速连城带村、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打牢基础。
“街道干净整洁,商铺井然有序,停车有规划,秩序越来越好。”华城镇居民张先生感慨地说道。华城镇辖4个村、2个社区,常住人口约4万人,共有203条街道,10000多间门店。近年来,该镇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实现路面交通优化、圩镇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城镇村古街改造有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稳步实施,状元公园、民法典公园、火车站文化广场、沿河2.5公里休闲长廊等公共服务短板不断补齐,人们生活越来越便利舒适。“你可以点开微信的‘数字华城’小程序,获取‘吃喝玩乐购在华城’的便捷体验。”刘家华饶有兴致向记者介绍,群众还可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就医服务”“生活缴费”“农机网约”等入口享受到便利的生产生活服务。
“我镇坚持规划引领,在原有规划基础上,有序做好圩镇发展规划,用‘绣花功夫’进行查缺补漏,以数字赋能圩镇管理。”刘家华介绍,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住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契机,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网格化、分片区推进圩镇美丽规范管理,引导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圩镇建设的新局面。